当前位置:首页 > 胡平平:取消重点校触动谁的利益 靠啥能取消

胡平平:取消重点校触动谁的利益 靠啥能取消

2013年06月11日 22:21         [关闭窗口]   [打印本稿]

  前不久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义务教育法》草案中,提出在义务教育阶段取消重点校。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对此拍手称快,认为此举向着教育均衡化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是很多人也对此表示怀疑:此前不少地区也都纷纷宣布取消重点校,改建示范校,结果一切照旧,原来的重点校依然是家长们择校的首选。

      法规真的能够取消重点校吗?

  针对这个问题,本报、中青在线和新浪网共同邀请了胡平平代表、梅秀波代表与网友共同探讨。

  取消重点校就是取消一个名称?

  重点校的产生有其历史背景。安徽省教育厅副厅长胡平平代表说,在改革开放以后,为了应对当时的人才缺乏局面,有些国家领导同志就提出来要办一批重点学校。于是,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都办起了重点校。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今天。

  教育部门的政策倾斜形成了今天的重点校。胡平平代表说,重点校之所以与一般学校不一样,原因在于政府的投入、领导班子的配备、师资的配备,都是拣好的。这就引导着好学生、好的师资、好的管理层以及大量投入都流向这些重点学校,最后重点学校与普通学校差距越来越大,老百姓就拼命地追求优质资源,择校热也就经久不衰。

  梅秀波代表是河南省信阳市平桥区第十一小学的校长。这所学校处于城乡结合部,70%的生源都是借读生,1994年她成为这里的校长时,学校的教学楼是全市最后一个改造的。

  梅秀波代表曾经对一些家长进行调查,发现有两方面原因驱使家长追捧重点校。一方面是虚荣心在作怪,一些家长认为大家都往某个学校挤,他把孩子送进这个学校就是对孩子的教育尽到心了。另一方面是高考指挥棒在起作用,虽然很多地方取消了小学升初中的考试,但中考仍然存在,一旦进入重点高中也就意味着离重点大学又近了一步。

  河南省前几年宣布取消重点校。从字面上理解,就意味着一些优质的资源,比如老师可以流动到梅秀波代表所在的普通学校。

  但是,梅秀波代表并没有感觉到这一点。尽管一些重点学校从名义上被取消了,或者改名叫做示范校,但是老百姓还是认为这所学校是重点校,还是愿意把孩子送到这里读书。而重点校历史上形成的资源优势还是一直存在的,比如说,地理位置、校舍、教学条件,最好的教师还是要派到那里去,资金也优先划拨到那里去。

  “不是她那一所学校存在这种情况,也不是河南一个省有这种情况,全国各地都有这种情况。”胡平平代表说。

  取消重点校触动了谁的利益?

  说起“取消重点校换汤不换药”,一位网友直接这样总结,归根结底,重点校的背后有太多的利益。

  “取消重点校意味着很多的利益冲突。”胡平平代表说,取消重点校就是一种利益的调整。

  三年前,安徽讨论是否要取消小学升初中的考试。当时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小学升初中考试公平,家长信得过,还能培养一批好的苗子。另外一种说法是,小学升初中的考试会导向很多的小学从一年级开始就瞄准升学目标,因此加班加点补课,结果是整个小学教育的方向都变成了从小立志考哪个初中。

  教育部门进行了利弊分析。胡平平说,小学升初中有统一考试,得利的是进入某个重点初中的少数学生,吃亏的是没有进去的大多数学生,他(她)付出了6年的补课生涯,把其他的时间都荒废了,小眼镜戴上了,家长和孩子的压力都很大。

  “如果感到成功的是少数人,就会让大家都感觉到失败了。我们要让孩子在六年级的时候受挫折教育吗?这不公平。”她说。

  最后,教育厅采取强硬的措施取消小学升初中的考试。一旦接到某个地方还有考试的举报,就全省通报,并且一律取消对该地的所有倾斜政策。

  这种调整还必须面对来自政府官员的压力。

  安徽铜陵取消了重点校,很多市长说铜陵能做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有些人说铜陵地方小,只有40多万人口,好操作。胡平平代表认为,这种看法不对,为什么有些县城只有十几万人口也做不到呢?这不是小和大的问题,关键是理念,改革改到深处就是理念。

  “有很多理念的冲突。有些人在认识上觉得这是应该的,但是具体到做的时候,各种各样的习惯思维就出来了,甚至还有一些利益冲突也暴露出来了,所以会有一个博弈的过程。”她说。

  配套的行政手段保证执行过程不变味

  梅秀波代表说,相对而言,重点学校占的比例非常小,大多数还是像我们这样或者比我们好一点的学校。我们希望得到政府更多的资金支持和关注。

  问题是,怎样能在取消重点校后真正实现均衡发展而不变味呢?

  胡平平代表认为,最根本的是要求均衡的理念渗透,同时在行动上实现教育教学资源均衡,不能按重点校和非重点校分配资源。在目前的资源分配上,根据均衡的理念,应该向非重点校和薄弱校倾斜。

  “取消重点校不是一个口号,而是需要行政手段。”胡平平说。安徽铜陵已经有成功的经验,10年的时间取消了重点校,统一了师资,家长们不知道哪个学校好哪个学校不好,于是选择就近入学。

  胡平平代表以安徽为例,安徽提出明确口号要改造薄弱学校。省里把过去给高校的教育附加费1500万元全部拿出来投入到薄弱学校中。她说,这点钱只是杯水车薪,重要的是能起到领头羊的作用,让市、县、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整体联动改变薄弱学校。

  为了促进初中的均衡发展,不人为地制造重点校,安徽把示范高中名额的60%拿来分配到各个初中,根据各个学校的学生人数、水平测试情况重新分配名额。简单地说,这种做法就是用行政手段调节生源。

  胡平平说:“我用这种方法促进初中生源相对均衡,否则学生都涌到好学校去,好学校的学生都能上示范高中,薄弱学校的学生都不能上示范高中。其他学校的积极性哪儿去了?”

  胡平平强调,教育均衡不是把优秀教育资源水平拉下来,而是让它辐射到别的学校。如果所有的学校都拥有优秀的教育资源,也就没有重点和非重点之分,人们也就没有择校的要求了。

  “这件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因为人们的理念改变有一个过程,调整也有一个过程,不可能把一个学校抽空,也不可能一下子拉平。”她说。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