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国企盲目海外上市造成不安全 威胁到国家利益

国企盲目海外上市造成不安全 威胁到国家利益

2013年06月11日 22:21         [关闭窗口]   [打印本稿]

  “国企盲目海外上市,将威胁到我国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在扩大开放中重视维护经济安全”。参加两会的代表委员们就此展开热烈讨论,他们纷纷指出,我国在不同层面、不同领域面临的经济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在我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进程中,亟待编织经济安全的“防护网”。

  国企盲目海外上市造成“不安全”

  “我国国有大中型企业盲目海外上市,已成为危及中国战略利益的核心因素之一,必须对此进行规范。”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表示。

  根据纪宝成代表的统计,到2005年底,中国海外上市公司的总市值达到3700多亿美元,是我国深沪股市全部A、B股上市公司可流通市值的2.39倍。海外上市公司总数达到310多家(其中海外H股上市公司总数为122家)。他特别强调说:“我国海外上市企业中,80%是具有一定垄断地位的优质国有企业。”

  据相关机构调研统计,今后两至三年内打算在海外上市的大中型国有企业还有近100家。如此大规模的海外上市已成为全国各地企业趋之若鹜的大潮流,具有强烈的盲目性。

  纪宝成代表分析,这种盲目性势必对我国的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带来巨大冲击。主要体现在:

  从战略角度讲,大规模优质企业海外上市将导致中国资本市场的空心化和边缘化,威胁我国资本市场的安全。因为,没有优质企业做支柱的资本市场,其价值发现功能以及价格的稳定性将大大降低,融资功能及相应的资源配置功能将大大削弱。更为重要的是,大量优质企业外流,还将导致本国资本市场产生“劣币驱逐良币”、优质企业不愿在本土上市、本国资本市场空心化的恶性循环。

  从长期利益看,目前海外上市的大中型国有企业,都是在我国有关国计民生的行业中处于垄断地位的龙头企业(例如金融企业、基础能源企业以及其他支柱企业)。这些企业盲目海外上市、股权过度国际化,长期来看将大大削弱国家对这些行业和企业的控制力,国家的战略意志也将失去其实施的微观基础。

  “即使从短期看,由于大部分海外上市企业都是垄断性国企,在政府扶持和行业垄断的作用下,这些企业都享有高额的垄断利润。从理论上讲,垄断利润应归于政府和全国人民。因此,这些企业的海外上市,将直接导致大量的利润流失。”纪宝成代表说。他提供的资料表明,按有关测算,从1993年至2005年通过海外上市导致的国资流失已高达600亿美元。

  “当然,规范国企海外上市,并不是不允许国企海外上市,更不是反对开放,而是国企海外上市必须服从于国家经济安全这个基本点。”纪宝成说。

  国际并购威胁国内产业安全

  很多人可能并没有意识到下面这条消息会对中国有什么影响:今年2月份,全球第一大钢铁生产企业——印度米塔尔集团突然宣布,以187亿欧元的价格收购全球第二大钢铁企业——欧洲的阿塞洛集团。

  在全国人大代表、首钢集团董事长朱继民看来,此次并购一旦成功,将对我国钢铁行业的产业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我们听到这个消息时,感到极大的震动。”原因在于:如果此次收购成功,整个国际钢铁产业的布局将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朱继民表示,这个收购案一旦成功,意味着米塔尔集团在垄断了中东、北美钢铁市场后,又进一步垄断欧洲市场。最可怕的是,该公司也将垄断巴西的铁矿石资源。而我国钢铁生产的原材料中,铁矿石主要来源于巴西和澳洲。因此,如果这个收购成功的话,中国钢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空间将被极大压缩,产业生存空间也将受到严重威胁。一个明显的迹象是,米塔尔在涉足到整个北美、欧洲后,现在又在和中国的一些钢铁企业商谈并购事宜。

  “米塔尔公司在收购的过程中,一直宣称中国钢铁业威胁了世界钢铁业,所以要进行并购以对抗中国钢铁业。但实际情况是,他们恰恰打着‘中国威胁论’的旗号,来威胁中国的钢铁产业。”朱继民说。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杨圣明指出,在改革开放早期,国际市场的变化很难对国内市场产生大的影响。但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特别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我国与国际市场联系日益紧密,发生在跨国公司之间的并购,对国内产业的冲击也越来越明显。因此,如何构建一套防止跨国公司并购冲击国内产业的安全体系,无论对政府还是企业而言,都是一个日益迫切的问题。

  企业“排头兵”纷纷被外资并购

  近些年来,我国装备制造业的一个个“排头兵”,纷纷落入跨国公司“囊中”:去年10月,我国最大的工程机械制造企业——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被美国凯雷投资集团收购;早些时候,全球最大的机械设备制造商美国卡特彼勒公司收购了山东工程机械有限公司;四年前,我国轴承行业首家上市公司——西北轴承与世界第三大轴承公司德国FAG公司合资,两年后合资公司变成了德方独资企业;在油嘴油泵行业,德国博世公司收购我国油嘴油泵行业的龙头企业江苏无锡威孚有限公司后,我国的油嘴油泵行业几乎全被跨国公司并购、控股……

  杨圣明代表指出,此种情况如果得不到有效遏制,国内一些重要产业将被跨国公司垄断。我国一些原本就不多的自主核心技术,也将严重流失。这将对我国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造成非常不利的影响,成为我国迈向制造业强国道路上的一个重大障碍。而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价值发现功能不足,更使得跨国公司能以较小的代价控制我国相关产业。

  朱继民说,目前我国国企改革基本遵循改制、上市的路子。如果将来外资进入资本市场的条件进一步放宽,用300亿元并购真实价值达1000多亿的宝钢,并不是天方夜谭。

  在现实中,地方政府出于政绩考虑,很可能对外资并购国内企业推波助澜。杨圣明和朱继民代表均对这种可能性表现出较大的担心。他们指出,地方政府追求的是GDP、税收和就业等指标,产业安全这个国家层面的目标,很可能被地方政府忽略。

  朱继民代表进一步指出,在防止跨国公司通过并购实现垄断方面,我国并没有严密系统的防范措施,也没有设立专门的政府机构处理相关问题,这实非我国经济安全的“福音”。

  警惕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控制”

  跨国公司滥用自己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优势,也对我国经济安全构成威胁。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科技厅厅长王永顺说,目前一个显著的问题是,以跨国公司为代表的外国企业在中国实施“知识产权控制”战略。这些企业通过大量寻求知识产权保护,来挤压国内的知识产权保护和产业升级空间。

  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的统计显示,外国公司在我国获得通讯、半导体类授权专利数占我国同类授权专利的90%以上,生物技术领域占90%以上,医药和计算机行业约占70%。在我国专利申请量前10名的外国公司,专利申请量每年高达上千件。

  王永顺说,跨国公司的“知识产权控制”还在继续向前发展。以苏州市为例,每年的专利申请量有50%属于外资企业。跨国公司这一战略已经给我们造成了很大被动,从进出口上就能表现出来。我国出口产品对知识产权的依赖度很小,只有1%的出口产品有知识产权保护,而进口产品中有50%以上有知识产权保护。这种严重的不对称性,使我国提前进入知识产权纠纷的高发期。

  统计显示,2002年,美国与他国的知识产权纠纷17起,其中与中国5起;2003年是18起,与中国8起;2004年是26起,与中国11起。

  一些来自科技界的代表表示,从国际经验看,知识产权不仅仅是保护,更要运用、经营,从更高层次上推进知识产权转化。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缺少系统的法律支撑。因此,制定《知识产权法》已迫在眉睫。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掌握住保护经济安全的“金钥匙”。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