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米瑞蓉:企业家眼界高度决定其社会责任感

米瑞蓉:企业家眼界高度决定其社会责任感

2013年06月11日 22:21         [关闭窗口]   [打印本稿]

语录:

关于“企业责任感”:

·我们去到很多贫困地区,送去关爱,这也是企业视角决定的,代表企业在关注这些问题。

关于“女性眼界”:

·女性的视角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一个世界的未来。因为她的文化程度决定抚养的孩子受教育程度。

·只有当你知识丰满时才能在每个场合游刃有余,这样才能体现一个企业的文化,作为一个城市女性的文化。

关于“城市建筑”:

·川西民居元素在整个建筑上要完全体现是有难度的,我们只是元素的体现和反映。

·舶来的文化,不见得能反映一个城市的魂。

关于“川商性格”:

·四川资源富足,相对来说川人比较容易满足,没有太大的开拓性。

全文:

主持人:各位网友好,这里是腾讯大成网2010四川文化大典为你带来的系列人物访谈,今天非常荣幸请到——成都市政协委员、成都万博置业有限公司董事长米瑞蓉女士,米总您好!米总是四川企业家的杰出代表,之前有人会这样总结四川人的商人特点是“上善若水”,用了这样一个成语,在你看来怎么样理解这个词呢?

米瑞蓉:谢谢。刚才谈到外界对四川企业家有很高的评价,我觉得第一是对我们的肯定,作为企业,肯定是要回馈社会,包括企业的眼界高度。我觉得四川的企业家应该在这方面是做得非常棒的,当我们经历了5·12,经历许多灾难的时候,四川企业家都交出了圆满的答卷,让很多受灾的群众迅速站起来,包括看到新的农村建设,灾区重建,实际上都是和我们四川企业家的努力分不开的,我觉得能够有这样的评价还是蛮高兴的。

主持人:您提到两个重点,一个是四川企业家的眼界高度;另一个是回报社会,即“责任感”,这是任何一个企业家都会面对的话题。地震之后,四川企业家表现得比以前更加用心了。

米瑞蓉:我到灾区去过很多次,有开小奥拓去的,甚至有开高档越野车去的。在茫茫的救灾人流中,有老百姓自发开车队去救灾的,也有很多来自企业,那时人们不分职业,但在做一件共同的事:怎样帮助受灾群众。我们去灾区有一个小插曲:有一次女企业家协会组团给彭洲送粮食,送大米,送蔬菜和油,两大车东西,公安拦住不让进,可能道路封闭不畅通,大量的社会车量被拦在外面。我们走到戒严口的时候很着急,因为和当地约好了送东西,不愿失信。刚好有公安局的领导看到我,说米总你这儿,就马上说放行,那时每一个人的心都在为灾区的人着想,希望尽快把物资送到当地的老百姓哪里。实际上我们就可以看到每个企业家的责任,社会责任在体现在这里。

主持人:在经历了5·12地震这样特殊的事件后,企业家回报社会的方式是否更加多元化了?以前可能多会选择捐款,现在所用到的手段更加多样?

米瑞蓉:对灾区的帮助和援助不单是512期间,持续实际上是相当长的,包括我们也和腾讯一块儿参加一些活动,在灾区第一个儿童节,第二个儿童节,我们都把这个爱心传递下去,实际上爱心传递是没有时间界限的,也没有地域限制的。有一次我们女企业家去灾区,帮助失去孩子的母亲,大家知道最大的伤不单是家园的摧毁,更多是失去了孩子,失去孩子就没有寄托,是双重的失去,失去家园没有寄放灵魂的地方,失去了孩子就没有了希望,所以对这种母亲我们特别的关注,我们女企业家协会组织所有的会员,给这些母亲送猪仔,用一种产业扶持的计划,单纯送钱,送物、送粮食的话,可以缓解短期问题;但她们生活还是没有希望,这是很痛苦的。后来我们给每人送50只小鸡,送猪仔,送去饲料,让她们一下子有希望,这些母亲没有太多的语言,我们第二次回访的时候,她们就说没有孩子了,老公出去打工挣钱了,但她拿到小猪仔以后,恨不得每天抱着小猪仔,像看着自己的孩子一样。

主持人:也相当于她的一种精神寄托。

米瑞蓉:对,所以我觉得实际上这种关爱是持续的,可能不单是5·12发生的一瞬间,可能伴随企业的成长,伴随人的成长,伴随四川农村经济改革开放、农村发展的整个过程,包括前几个月我们去到很多贫困地区,送去关爱,这也是企业视角决定的,代表企业在关注这些问题。

主持人:刚才咱们聊的是女性的话题,她们确实是非常值得关注的群体。米总在这一块做了蛮贴切的尝试。我了解到你们有在大学里对女大学生进行专项的就业培训?

米瑞蓉:对,我们知道当今的就业压力。短短十年时间,2000年到2010年,十年时间,大学生招生从100万发展到600多万,在短短10年翻了6倍,给就业带来相当大压力,还有社会广泛的就业压力,每年有3000万人为就业奔波吧。所以我们当时感觉到女性的压力就更大,女性有生理心理特征和一些弱项,包括刚才反复谈到的眼界问题,所以要拓展她的眼界。女性的压力相当大,所以我们想做一个公益活动,走入四川的每一所大学,给女大学生讲就业问题,首先是给她们分析就业压力在哪里,为什么会造成?她所面对的是怎样的就业环境?有老师反映说在课堂她们是听不进去的,女企业家讲就非常愿意听,所以我们给她们讲大的环境,我们会从一个企业来讲,企业用人的角度来讲,企业是怎么样考虑,对人是怎么样考虑的。有许多大学生觉得自己非常完美是全才了,但企业觉得她们不成熟。

主持人:眼高手低?

米瑞蓉:经验不丰富,就业屡屡碰钉子。我们让她们了解企业的用人角度,这是她们不知道的。另外我们会讲一些实战经验,比如如何填写自荐表,给她们讲了几个很点睛的东西,她们会觉得“哦,原来是这样的”。比如她们以前像印传单一样把履历写一大通,唯独少了个性的东西:自己个性的表现,擅长什么,对不同的企业要有针对性的填写,不要去做千篇一律的工作。我们走了11所大学,做了11场演讲,通过这个活动感到大学生非常需要这种东西,他们非常渴望了解,数百人的阶梯教室每次都坐无虚席,走廊过道都站满了人,他们需要了解,而且她们希望了解更多的东西,希望有互动。每每到提问环节,她们都踊跃举手,提很多的问题。我常开玩笑说,每次看到她们就有一种忐忑,可能不知道她们需要什么,但培训完后觉得特别踏实,因为对这些女性朋友而言,在她们的成长道路上你推了一把。

主持人:企业这种非常良好的举动,也可能在业界带领一种潮流对不对,你们这项目得到了其他企业的热情参与吗?

米瑞蓉:这个是我们女企业家协会的活动,我们还请了男企业家做嘉宾,也很受欢迎。女大学生不光对女企业家有一种关注或者是好奇,她们更多对男性企业家,他们的视角是怎么样,他们考虑问题怎么样也会感兴趣。于是我们嘉宾一般是三位,男女搭配,让更多的女性了解企业的用人观念。

主持人:你们这样回馈社会的方式,非常实用,对即将走入工作岗位的同学有切实帮助,刚才私下聊天时您有提到一个例子:培训时,有一道考题提到了微博?

米瑞蓉:对,上星期我们在西南交大做了一个职场全攻略的评选,100多个大学生做冠军赛,最后选了10个进入决赛,这个时候我们做了很多,有三组题,其中有两组完全是考应变能力的,是抽题。当时有一个关于微博的话题:“你知道微博吗?微博和企业的发展有什么关联性?如何应用到企业的推广中?”当时我真没想到,一个90后的女孩子说我不太了解微博,只知肯定是和网络有关。现如今微博发展非常快,因为它的快速传播、转贴方式,能让一则信息很快在全世界传播,这是非常好的民间、平民化的传播方式,可能今后大有替代传统媒体的趋势。很多及时的新闻,比如朝鲜韩国开战、上海大火事件,都是通过微博迅速传递出来的,所以我当时觉得很纳闷,90后还有不知道微博的。

主持人:刚才您提到的事例里,有很细腻的感情在里面,很符合女性的独特视角,是否女企业家才有这样的特性,会关注受助者的这些细节?

米瑞蓉:可能是因为女性生理特征,包括心里细腻的观察能力,所以我们老提到女性眼界的问题、视角的问题。因为女性可能更多从“母亲”出发,而不单是从企业家的角度。中国虽然经济发展这么多年,改革开放三十年,解放60多年了,总的来讲,妇女的变化总还是滞后于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因为女性,特别是农村妇女受到眼界的影响,没有读太多的书,没有太高的文化,在她的眼睛里,丈夫是天,孩子是地,生活在这状态中,如果有一天丈夫没有了,她的整个世界就坍塌了,所以我们关心女性的话题,是希望更多的女性能够改变她的眼界、视角,我老谈到女性的视角决定一个国家的未来、一个世界的未来。因为她的文化程度决定抚养的孩子受教育程度,母亲这个角色是非常关键的,所以我们愿意做女性工作也基于此。

主持人:您提到女性的视角,一个人性格多少会受到生长的地域影响,也会有人评价四川的女性相对来说比较温柔婉约。结合刚才所说的“女性视角”来看,您认为四川女企业家群体,在事业发展上是属于进攻型还是偏重于防守?

米瑞蓉:四川女性还是蛮能干泼辣的。有人说“成都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也和这座城市的包容、包括城市女性的魅力有关。很多人对四川女孩子评价相当高,第一觉得她有韧劲,有闯劲,很泼辣,同时也很温柔,具有了女性很多的潜质。在地理条件的作用下又有很好的肤质,给人的感觉是柔中带刚。这是让四川有独特魅力的一点,不仅是城市发展的综合能力,还有地域,还包括这座城市的女性男性,几者相结合塑造出“成都人”的一种对外影响的张力。


米瑞蓉:回到刚才的培训考题,我们提问的重点实际是第二个问题:微博和企业的发展有什么关联性?实际上微博成为企业传递信息,传递产品发布,传递企业文化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我们的问题本来是在第二个,但是第一个就把她考住了,她不知道微博,我们通过这道题实质也是为网络做一种推荐吧。

主持人:我想问米总也是第二个问题,网络科技越来越发达,那么企业在不断应对技术革命时,会怎么样调整自己的一些相关策略或者是应对?

米瑞蓉:实际上我们除了房地产以外,也做了其他的投入和投资。比如我们做了一个九洞的迷你高尔夫时,分公司开了一个微博。这个微博先要大家围起来,加很多朋友、粉丝、宣传网络,通过朋友间的互相传递,我们的产品发布就从传统变成新型模式,这是个非常好的尝试。包括我到一些女性创业的小规模店面看了以后,也会把她们拉来微博作传递,马上有朋友回帖说要去看一看,这种传递方式是非常快,非常新型的。

主持人:无形中也扩大了你们这个圈层,聚拢了人气。刚才我们有提到企业文化的概念,作为领导人来说,自身个性的影响,与企业对外展示的形象会联系得非常紧密,在企业中,您自身的个性特点是怎样跟您的企业文化相结合的?

米瑞蓉:实际上不止是在企业里。大家知道,社会对稍微出色的女性都会给予高度关注,越被高度关注的同时就越要严格规范自身行为。实际在某种程度上我对自己就不单是作为企业的形象代表来要求了,更多是考虑到作为一个女性。人们关注你,因为你是比较出色的女性,而且是有责任的女性,是成都的女性,所以很多时候我会给自己定义一个高度:记住你出去,代表的就是成都的女性。我在参加国际国内的,中国女企业家协会,或者是房地产专业论坛时,都会规范自己,提醒自己是代表成都的女性,有城市的锁定在里面。一旦出国则是代表中国的女性。因为如果每一个人都有这种意识,不仅对企业发展有很好影响,而且会会带动更多人去做这个事。所以我觉得对自身的要求,不要单想到你是某某某某,你不是属于某一企业,而是要放在更广泛的环境去要求自己、规范自己。

主持人:当您有了这种意识后,在对外交流时,更愿意把自身的哪种特性展现出来,让世人了解“成都的女性就该是这样”?

米瑞蓉:首先我们肯定要讲到知识的全面性。当你面对非常多的话题和环境的时候,你要有充分的应变能力,因为只有当你知识丰满的时候,才能在每个场合游刃有余,这样才能体现一个城市的文化,一个企业的文化,作为一个城市女性的文化。如果当你自己都觉得单薄的时候,没有这种应变能力的时候,你自己会感到很怯。所以我们往往需要不断去学习,我们在给大学生讲课时,就鼓励他们一定不要放弃学习,要不断学习,因为没有一本书能让你受益终身,没有一本书是读了就不读任何书了,你要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才能在任何场合自如发挥。

主持人:之前也有调查提到中国年轻一代的读书习惯,比起日本,在阅读量和阅读频率上,相去甚远。很多大学生自身也意识到这个问题,知识摄入很少,很窄,您在读书这方面有没有比较好的心得体会?

米瑞蓉:我会选择几种类型的书,时事类的杂志的是博客天下,或者是看天下,或者是南方人物周刊,或者是经济类的书,这样在时事新闻方面会获得更快、更深度的一些东西。比如一个案例的深度分析,比如南方周末会把一个事情剖析得非常的透,把事情发生源头追溯到背景,追溯到社会影响;在文化修养方面我喜欢看些散文,余秋雨的作品不管是词语的修饰,还是他的很多游记,回让你了解许多文化背景。我还比较喜欢看女性作家龙应台,类似散文集之类的东西,它会让你体会其中寓意的深刻,对今后的写作,与人交流有很大的影响。我还喜欢看对社会有影响深刻的小说,前一段时间看了几部小说都非常出色,比如国外的小说——《三杯茶》,是讲怎么样去帮助别人,通过自己在体验大自然时怎样帮助别人,一个很穷的美国人,在自己物质匮乏的情况下,在尼泊尔和中国交界的区域建了很多很多的希望小学,募集了大量资金,从这个书上我看到一个人的坚韧,一个人的眼界,对社会的责任,你就学到很多东西,学到责任。

主持人:那么阅读一词,在构成您“企业家”这一身份所有的因素中应该占多少比重?

米瑞蓉:你要把自己充实起来,完美起来,缺少不了阅读。刚才谈到两个概念,一个是时间,一个是阅读的重要性。当你理解到这个重要性,你就会抽出时间去阅读,因为它可以帮你腾飞,帮你了解世界,帮你去完美自身的内心,充实自己的智慧。

主持人:米总非常喜欢文学的人,最近也一直在连载自己的小说。您更愿意大家看到经商成功的一面,还是充满激情的文学才华?

米瑞蓉:其实都不矛盾,创作的灵感来自生活,我的处女作是在经历5·12,有这种震撼之后写的,是短篇的小说,朋友给了很高的评价,第一次写完之后,觉得可以在这个领域去发展一下。我写的很多东西源自于生活,来自于生活背景,生活环境,让人们了解商人的背景,比如这种人群的内心世界,移民生活的或是男女之间感情纠葛,这也是一种蛮好的尝试,不见得会变成什么骇世之作,但我觉得对自己是一个锻炼,锻炼自己的笔。这么多年,很多人已经淡忘了书写,我们这方面的功能在退化。我希望自己能在业余时间写作,当你看到很好的一本书,你会有想写书的冲动,因为书能够让你震撼,让你激动,让你内心很平静,觉得书中生活就是你向往的。

主持人:您骨子里是非常痴迷文字的人?

米瑞蓉:以前不是,但是最近我觉得蛮是的。

主持人:通过写这个连载小说开始?

米瑞蓉:对,包括我写微博,上面有个朋友,我也不认识他,我有几天没有上微博,他就会说:几天没有看米总的东西,他觉得看米总的东西是种分享。所以我认为,可以通过你的东西去感染一些人,影响一些人,能够给人帮助就是自己最大的满足,虽然我们是50后了,但能够让80后或90后都佩服你,我觉得很满足了。当然比我做得好的还有很多朋友,比如樊建川(微博),我都佩服他,每天写那么多的微博,我大都只能利用晚上的时间写。

主持人:通过你刚才的描述,我对女企业家的真实生活有了立体的了解,抛开工作部分,你们也有自己非常中意的事情,像你就是喜欢文学创作,今后自己的重心不在事业上了,会把大量时间用来创作吗?

米瑞蓉:也许吧,这次尝试成功以后会再去尝试,小说的类别很多。不管怎么讲,从我们自己的经历来讲,有很多题材。我们经历了国家最困难的时期,最动荡的时期,最蓬勃的时期,都是见证,对很多身边事都有感悟体会,这些经历对现代人来讲是非常陌生的,没有经历的人会很好奇,所以我会尽力去反映和展现这些。

主持人:你愿意当一个倾诉者?

米瑞蓉:对。

主持人:我们回到米总的本行上,你从事城市建筑几十年了,经验非常丰富,会不会认为每个城市的建筑风格不一样?

米瑞蓉:对。

主持人:那么你们做房屋设计构造的时候,怎样将其呈现形态跟四川的地域文化做良好的结合?

米瑞蓉:我从事房产时间很长很长了,在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就在做。我觉得在我见证城市发展的同时,自己也在践行城市发展,自己在投入之中,中国房地产每个阶段我们都经历了:第一个阶段是解决“住”的问题,那个时候甚至于当我们创造出独立的卫生间和厕所,就是很大的进步了,因为那个时候没有成套的住宅,多是一层楼合伙用一个卫生间。在我们接手做房产的时候,我们就做成套的住宅,当看到住户来买房、交房那种喜悦,你会非常有成就感:我们今天修的房子是解决了成套,原来是一间一间,现在是成套的。后来发现我们做设计的时候不单满足“住下”的概念,还要解决环境的概念,于是到了90年代我们注重环境的打造:不单是一个火柴盒子放在大街上,我们要把住宅每一个功能细化,比如最初修的房子,卫生间要有3个平方以下,能够蹲下,那上面挂一个喷头是非常完美的住宅了。当经济发展到某一个阶段时,这些需求远远不能满足了,我们又在功能上下工夫。到90年代中期,我们就体会到:房子是不动产,是一个城市风貌的展现,建筑的外立面就成为我们主攻方向。建筑外形对城市来讲是一个雕刻,一个塑像,是一个城市活的化石。

主持人:很有可能也是许多外地人到四川的第一印象。

米瑞蓉:对,我们对四川建筑就会考虑如何去体会它,塑造它,如何能把川西民居完美的体现?这时就有了各种风派的设计,有的适合欧式建筑的地方,可能这个群体就是欧式的建筑,后来我们逐渐体会到舶来的文化,不见得能反映一个城市的魂,成都的魂在哪里?成都是蜀都,历史悠久,后来当我们发现有三星堆、金沙遗址的时候,便开始体现川西民居的特色,所以更多川西民居特色的建筑开始应运而生了。在中国房地产发展过程中,我们在践行的同时,也在不断学习、体会。

主持人:刚才提到川西民居,这在业界看来会是四川建筑着力打造的一个特点吗?

米瑞蓉:我们会把川西民居的局部、精髓的东西反映在建筑特征上,现在更多是灰砖的运用,灰色色系的运用,比如建筑立面上会有一些川西民居的体现,或者是一些瓦的使用。因为川西民居更多的是青瓦,或者是红砖青瓦,在整个建筑上要完全体现是有难度的,我们只是元素的体现和反映。

主持人:好象不止是成都,重庆也在做,很多街道做统一店招,很多商店的外立面是统一的样式,身边有很多朋友反馈说不喜欢这样的形式,好象是抹杀了城市的特色?

米瑞蓉:推早一点,在90年代就在讨论这个问题,包括我们走到北京的长安街,90年代时很多建筑会戴上绿色的檐口的帽子,这个在当时有很大的争议。如果说到北京的建筑,人们印象中肯定是红砖青瓦,或者是红砖绿瓦的概念,实际这反映到现代建筑上是很怪异的。所以成都在建筑当中,更多还是在局部性地体现这种风格。像天府南区的发展就没有采用川西民居,更多采纳现代的元素,然而走到金沙这一带就会有很多川西建筑,这里面有一个地域的概念,并非说到川西,就要把所有建筑都带上青瓦,其实不尽然。我们会在局部地区保护这种风格,或者在新农村建设中充分的体现。因为川西民居最好在低层的房屋上体现。就你的反映要和地域风风貌结合,不是一味去复制它。

主持人:咱们川西民居那块就很适合放在武侯祠?

米瑞蓉:对,武侯祠、锦里、宽窄巷子、金沙就很适合这一块。

主持人:之前我们说到的是城市建筑,其实我也注意到很多楼盘也愈加倾向于用文化来包装产品:楼盘名字、宣传广告等。像北京SOHO现代城就做得很成功,通过几年发展,SOHO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渗入到在城市生活的群体他们的价值观。就您观察,在四川有没有出现这样的例子?

米瑞蓉:其实蛮多的,在成都蛮多。早一点是置信,它在做企业文化时就讲了生活方式的推出,实际就是在倡导全新房地产概念,它不是说卖房子,是卖生活方式,这个完美的体验。SOHO是用建筑来体现,置信很多的品牌是用置信的生活方式在推出。包括我们很多本土企业,都有自己的文化,这种企业文化是和城市发展密切相关的。刚才你也讲到,从区域来讲:金沙这一块,更多是提取金沙文物、金沙遗址,来作为楼盘的精髓和魂;那么天府南区则更多结合城市发展的风貌来做设计。其实企业文化体验不要脱离这个城市,不要脱离城市周边的背景、发展的环境,都会有自己的特征。

主持人:如果我说作为城市建筑从业者,最大的愿景是达到改变城市的生活风貌,城市文化,以及人们生活居住观念,如果以这个目标为终极依托的话,四川目前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呢?

米瑞蓉:应该说第一阶段完成了,解决了大多数人居住的问题,可能是中国房地产发展的阶段解决了人们基本的居住完成了,现在是完成第二阶段,怎么样让人住得好,住得舒适,以前是单位很多房改没有进行之前,单位分房,那个是解决基本的需求,现在是第二阶段,人们对生活有更高要求,就是需要换房,换更好的房子,适合自己的居住习惯特性的一些,所以我们看到很多个性化的楼盘,比如别墅、叠拼,满足高收入家庭的,是分阶段完成的,第一阶段基本上完成了。当然政府也在做解困这一块,虽然这个是逐年减少,但是还有第一次居住没有完成的,政府在大量推进。还有做市场高端的或者高端需求这一块,包括我们80后、90后住房子是小户型的,市场有一个分类,很细化的。

主持人:米总你作为土生土长的成都人,也是作为在这块资源比较丰富的土地上孕育发展起来的四川企业家,你认为川商群体总体上还存在怎样的个性缺陷?

米瑞蓉:企业家还是有盆地意识,眼界的问题。眼界实际上就像读书一样,需要不断去完善,眼界决定一个企业的发展。身处盆地,四川资源富足,相对来说四川人比较容易满足,没有太大的开拓性。

主持人:小富即安。

米瑞蓉:对。不光是老百姓,对企业来说也是这样。当然企业发展有自身的周期曲线,发展到十年,八年到十年是一个周期,企业容易固步自封,容易满足。所以我觉得本土企业都需要不断学习,开拓自己的眼界,开拓市场更大的需求,当然我讲这个不单对房地产,因为社会发展进步非常快,推陈出新的东西非常多,节奏步伐也非常快,需要我们去学习,不断的更新自己。

主持人:就是打破固有的盆地意识,谢谢米总今天给我们分享了这么多,谢谢。